内部审计沟通协调方式有哪些

内部审计工作中,沟通协调方式主要分为一般沟通协调方式和特别沟通协调措施,具体如下:

一般沟通协调方式

1、口头沟通协调。


【资料图】

口头沟通协调是指审计组组长以口头语言与审计组成员、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的沟通协调。如:通过询问来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情况,通过会谈解决审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调查获得审计需要的信息,通过讨论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重点与方法,通过解答协调统一审计实施的不同意见等。

2、书面沟通协调。

书面沟通协调是指审计组组长以书面文字与审计组成员、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的沟通协调。如,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材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以及审计结果文书,向被审计单位的关联单位和金融机构发送银行账户和往来账款函证,请外部专家和公证机构对专项业务做出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向审计机关领导、法规处以及审计业务会议等提交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及审计组书面说明等。

3、传媒沟通协调。

传媒沟通协调是指审计组成员和相关单位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沟通协调。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的沟通协调方式正悄然改变。在审计系统内部,审计署部署实施的OA办公管理系统具有信息互动、沟通协调的功能,实行小型联网的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正在试行的联网审计系统,也为审计组成员之间、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提供了技术支持。

特别沟通协调措施

1、做细审前调查沟通协调。

开展审前调查既是审计署六号令规定的审计项目实施的首要控制环节,也是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开始。审计人员开展审前调查,要了解审计意图,明确审计要求。要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项目实施时间,熟悉相关人员,了解联系方式,掌握财务管理情况,查阅往年审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积累充分的信息资料等。

2、开好进点沟通协调会议。

审计人员带队进驻被审计单位时,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召集内部机构和相关人员,召开审计进点见面会。会上,应全面公示审计监督的职能职责与审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详细说明实施审计的目的、性质和具体安排,严肃强调审计工作纪律和文明审计承诺等。通过开好进点见面会,引起被审计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促进相关人员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应要求审计双方提供相互承诺,即被审计单位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承诺,审计组成员对审计纪律和文明审计做出承诺。

3、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

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组织交流并协调审计进度和重点,讨论和解决审计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研究并商定实施审计的办法与对策,确保审计项目按照预定方案顺利实施,并积极向纵深突破;另一方面,要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特别是开展送达审计时,要定期进行沟通协调,听取对有争议审计事项的解释说明,深入查清审计涉及的事实真相,尽力将审计事实不确定、审计取证有瑕疵的问题解决在审计实施阶段。此外,审计人员应定期加强与上下级和兄弟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共享审计信息资源。

4、履行报告沟通协调程序。

审计人员在草拟审计报告时,应召开审计专题碰头会,让审计组各成员介绍审计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确保审计报告起草人全面把握审计事实,客观反映审计情况,准确做好审计定性。应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不同意见,对其补充说明确有道理的,应积极采纳并追加搜集相关证据,对其理解有误或强词夺理的,应耐心宣传财经法纪及其严肃性。在将草拟审计报告送交审计机关所在部门和法制机构复核时,应主动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审计事实不清、定性不准、适用法规不当的问题。

5、强化审计整改沟通协调。

在发送审计结果文书后,审计组组长应在一定期限内,带队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督促纠正整改审计查出问题,帮助分析问题成因,帮助完善内部制度,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对审计后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的事项,应与这些部门保持定期联系,了解深入查处和追究责任的情况。要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沟通协调,促进巩固、消化和扩大审计成果。

内部审计沟通解释

内部审计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括、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探讨和交流的过程。